原创 || 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成为创投的大风口
发布时间:2025-09-28作者:刘克峰来源:本站点击:213
科技立则民族立,科技强则国家强。当下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,科技成果转化已不仅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纽带,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构建未来产业的重要路径。从政策护航到成果井喷,从资本转向到科创企业崛起,一个新的创投大风口正在形成——科技成果转化。
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正站在历史性的机遇窗口前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“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强化目标导向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”,这一顶层设计为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。近年来,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,出台一系列政策涵盖赋权改革、专利转化、技术经理人培养、金融工具创新、国家级成果转化示范区等,都在力图破解“不敢转、不想转、不会转”的制度障碍。以往,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往往集中在单一环节,导致“中梗阻”问题频发,而如今的政策导向更注重全链条贯通,从实验室环节的知识产权确权,到企业化运作环节的股权分配,再到产业化阶段的市场对接,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支持网络。这种政策的系统性优化,使得创新要素流动更顺畅,也让科研人员、企业、创投机构等产学研金的生态更加富有成效,促进成果转化的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形成同频共振。在今年6月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十四次专题学习中明确指出,“科技成果转化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,是科技创新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有利于催生新产品、新产业、新动能,形成新质生产力。”“要聚焦关键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。”科技成果转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二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日益丰厚。2024年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《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显示,中国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位列第11位,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,也是过去10年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;2024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超过了7万件,赶超美、日、韩、德成为全球第一;人工智能领域,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拥有国,占比达60%;2024年中国学者发表AI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达到23695篇,也已超过当年度美国(6378篇)、英国(2747篇)和欧盟(10055篇)的数量总和。中国科学院以9万余件有效发明专利居全国首位,这不仅是数十年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的积淀,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“富矿”。中国科学院正在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“融合点”行动,推动科研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。
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更加凸显。寒武纪源自中科院计算所,它突破技术封锁、解决“卡脖子” 难题,掌握了7nm先进工艺芯片设计关键技术,是全球少数具备“智能芯片+基础系统软件”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,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标杆,为我国AI芯片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寒武纪今年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可谓一骑绝尘,其股价自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过26倍,成为A股“涨幅王”,一度突破6000亿元大关,创出历史新高。联想、中科曙光、中科海光、科大讯飞、中科星图等一大批中科院系的科技企业,凭借其持续的硬核创新能力,市场价值不断提升。在创投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加持下,瞬间就能把科技创新可想象的未来现金流进行指数级放大,并在跨赛道的新应用中进行估值重构,获得更大溢价,进而随着蝴蝶效应,推波助澜整个赛道价值的水涨船高。当然,科技创新不单单是资本市场上的价值体现,在科技向善的大趋势下,科技成果更加兼具了社会价值、生态价值、甚至生命价值。
四是创投行业正在经历大转向。投PER-IPO、投平台经济、投商业模式、投互联网应用等都曾成为创投的风口,看重投资的商业回报曾是行业的金标准。随着国家关于支持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频出,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”正成行业共识。清科的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案例占比近80%。早期硬科技项目从何而来?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国家实验室这些创新策源就是硬科技的源头。国科创投一直倡导“走进实验室,拥抱科学家,做懂科学家的真伙伴”,强调“姓科属科”的定位。科技成果转化从来不是“技术搬家”,而是要跨越“死亡谷”“达尔文海”的系统工程,也是从初创公司迈向领军企业的艰辛历程。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耐心资本的陪伴。科创板开市六周年,近600家上市企业平均上市时间14年,上市最短的企业有寒武纪(2016年3月15日成立,2020年7月20日上市),仅用时4年4个月。用时最长的企业如信安世纪,从成立到上市用了近20年(19年8个月,2001年8月31日成立,2021年4月21日上市)。截止2025年6月,科创板近600家上市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过12万件,平均每家公司216项,体现出强烈的“硬科技”属性;上市公司的VC/PE资本渗透率已到达100%,即所有上市公司均有创投或私募股权基金的股东,二级市场的“科创风向标”,经过资本的转递,一级市场中的创投机构正在涌向科技成果的创新源头。
当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,科技强-产业强-经济强-国家强已为历史和实践所证实,这条路径能否走通,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则是至关重要。科技成果转化已远不只是卖专利、进行技术许可、创办企业等微观经济活动,更不单单是科研机构的命题作文,它是在面对百年之大变局,求生存、谋发展制胜之道中的关键一环,是在国家意志推动下的大系统工程。对创投机构而言,这是风口,更是责任——我们既要用专业能力发现具有商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,更要以使命担当培育好未来产业的金种子。唯有扎根创新源头、锤炼专业能力、保持长期耐心,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浪潮中,既实现资本增值,更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。
- 上一篇:“国科・创新行” 高峰论坛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
- 下一篇:没有了!